四分之一决赛结束后,国际足联委员会公布了由20名裁判、39名助理裁判和19名视频助理裁判组成的后续裁判名单。对于中国球迷来说,这份名单最大的意义在于,一个熟悉的名字不在其中,他的缺席也标志着中国世界杯之旅的结束。
没错,在“裁判专用”的中国足球面前,中超赛场毁誉参半的裁判马宁成为了2022年FIFA世界杯卡塔尔站中国人的唯一代表。
然而,直到离开卡塔尔,马宁并没有真正踏入球场执法任何一场比赛——他的角色是站在场边,作为第四官员与著名教练和球员交流。盘点马宁在世界杯上的一幕幕,会让人觉得荒诞,尤其是他在国内对球员不苟言笑的时候笑得像朵花。看到这一幕,大家不禁大呼:原来你还有两张脸?
卡牌大师,你考得很好。
本届世界杯,由马宁、一草、石祥组成的裁判团入选世界杯裁判团名单,出征卡塔尔。11月中旬世界杯媒体开放日期间,马宁裁判队通过模拟执法训练,展现了良好的状态:他准确吹罚点球,出示红牌。在所有裁判组中,马宁领衔的中国裁判组得分为9.2分,在所有裁判组中排名第二。当时很多人大概都觉得马宁出现在世界杯上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。
事实上,马宁裁判团的确是亚足联力推的精英裁判团。整个2022年,马宁本人上半年没有参与中超联赛的任何执法,全部精力投入到亚冠赛事的主哨上;到6月底,他已经罚了2次世界杯亚洲12强,5次亚冠,2次亚冠,2次U23亚洲杯。
在这些比赛中,马宁没有改变卡牌大师的本来面目。他在伊拉克1:0战胜阿联酋的比赛中掏出了5张黄牌,在亚冠对阵塞帕汉的合作中掏出了1张红4张黄牌,在塔什干棉农与布雷迪的合作中掏出了8张黄牌。他来到亚冠杯,拿出7张黄牌“成绩不错”。直到重返中超,马宁的表现中规中矩,但也坚持着个人的“风格”。我们本可以期待他在世界杯上让大牌球星感受到他的霸道。
然而,在世界杯开始前,情况发生了一点变化。世界杯的6名亚洲裁判中,贾西姆、法加尼、巴斯和哈桑、马立克宁,都来自亚足联的金哨。这些人中,贾西姆是卡塔尔人,法加尼和哈桑在亚冠比赛中“久负盛名”,比刚刚冲出亚洲的马宁更有经验。
所以比赛第一天,贾西姆和法加尼领先。虽然他们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漏判状态,但还是在执法序列中占了先机。
换牌牌,马宁享受。
第二天小组赛一开始,马宁就出现在世界杯的镜头里。然而,他没有走上法庭,而是成了第四官员。在B组美国对威尔士的比赛中,马宁作为“举牌者”出现在场边。整场比赛场面不多,看起来还是比较满意的。此后,他在西班牙与哥斯达黎加的比赛中再次担任第四官员。然而,这场西班牙7-0的胜利却充满了抢镜,没有人关注场边孤独可怜的马宁。
然而,当小组赛进入第二轮,马宁在场边“大展拳脚”的机会来了。在法国2:1战胜丹麦的比赛中,镜头捕捉到马宁与法国主帅德尚在场边无障碍交流;荷兰2-0击败卡塔尔,马宁联系了主教练范加尔。荷兰老教练原本想对裁判的判罚提出质疑,但马宁巧妙地用自己的“能量”让范加尔三言两语笑开了花,回到了自己的教练席。
和西方名人谈笑风生,马宁的世界杯看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
不过马宁本届世界杯最好笑的一幕发生在小组赛第二轮喀麦隆3-3战平塞尔维亚的比赛中,因为两队之间的熟人太多了。上半场比赛,喀麦隆球星巴索戈似乎对裁判的判罚有些不满。结果马宁在替补席上和他交流了几句,巴索戈三缄其口,似乎对规则相当了解,但即便如此也难逃一张黄牌。
塞尔维亚助教因为抱怨裁判执法而吃到黄牌,镜头捕捉到了他和教练斯托伊科维奇的交流,颇有斯托教辅“别惹马宁”的视觉感。
或许,真正的英雄也不过如此:他一出现,就能让周围的人“肃然起敬”。
当然,马宁“令人肃然起敬”的原因是相当可笑的。下半年,马宁在回国执法中超的过程中,多次引爆联赛争议,让人们再次关注低谷中的中国足球,可谓用心良苦。尤其是在对武汉长江的执法比赛中,对判罚不满的巴西人多拉多做了很多球员一生都想做的事情——将马宁撞倒在地,并被红牌罚下。事后被河南队投诉上热搜的马宁,或许是让曾经的熟人想起了世界杯前被他支配的恐惧。
然而,国际足联并没有给马宁“发牌”的机会。自始至终,马宁都是以四号官的身份出现在场上,他一共担任了六次四号官。国际足联挑选的36名裁判中,有29名获得了担任裁判的机会,马宁等7名裁判仅在比赛中担任第四官员。这7人中,有3人担任过比马宁多的第四官员,有2人担任过比马宁少的第四官员,只有1名女裁判担任过比马宁少的第四官员。
卡牌大师的世界杯之旅有些虎头蛇尾,但并不“愉快”。
在球场停一站,60万现金。
为什么马宁不能完成中国裁判20年后重新亮相世界杯?好像跟国家和仲裁人资质有关系。本届世界杯亚洲留下的两组裁判贾西姆和哈桑,是亚足联久负盛名的“争议裁判”。他们不仅在亚冠赛场上有明显的误判甚至尺度偏差,还能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细微的犯规。
在国际足联挑选世界杯裁判的过程中,一般要看地区足协的推荐。这种情况下,很明显亚足联会把更有经验、表现也不错的哈桑、贾西姆、法加尼推到台前,而马宁会相对落后。
法加尼
类似的例子还有连续7次担任第四官员的秘鲁裁判奥尔特加·凯文,以及连续6次担任第四官员的洪都拉斯裁判马丁内斯·赛义德。从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出,奥尔特加和马丁内斯都和马宁很像:今年上半年,他们在执法场次上实现了突破,可能会更上一层楼。既然这样,那就让他们适应第四官员的身份吧,这或许也算是对这些“足球小国”裁判的保护吧。
然而,无论马宁有多少遗憾,他站在场边的6场比赛已经确保了他的一大笔奖金。
根据世界杯裁判的工资构成:底薪+奖金,可以知道马宁在本届世界杯上的收入是8.5万美元,换算成人民币就是59.3万。每场裁判基本工资7万美元,助理裁判和第四官方小组赛各拿2500美元,马宁担任第四官方6次,奖金1.5万美元,共计8.5万美元。
马宁并没有真正踏上球场参与裁判的工作,只是通过场边的举牌等相对轻松的工作来赚取这样的收入,这也为他在这场比赛中的经历平添了几分荒诞。
一个人努力,却很难温暖足球的冬天。
当然,对于中国球迷来说,谈论最多的还是马宁在世界杯上的抢镜瞬间。在马宁离开世界杯的消息下,有球迷直言“和中超的马宁不一样:中超的马宁是官,世界杯是心。”也有粉丝认为第四官员“无聊”,“已经开始和范加尔聊天了”。
然而,本届世界杯第四官员一点也没闲着:史上最先进的辅助执法系统亮相后,第一时间与VAR视频裁判组沟通的,除了场上的裁判,就是场边的第四官员。
马宁也为成为这样的第四官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为了“冲出亚洲,走向世界”,马宁十年来日复一日地进行体能训练。一场足球比赛被叫停,裁判的跑动距离至少要达到10公里(毕竟追球总比有些球员有机会划水好),如果算上加时赛的话甚至要达到16公里。马宁每天的训练至少是6到8公里。
马宁曾经热爱踢球,但为了当好裁判,他主动“挂靴”,怕踢野球影响裁判生涯。在亚足联和国际足联组织的多次体能测试中,马宁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世界杯开始前,亚足联官网称马宁为“中超裁判的中流砥柱”;有足协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直言,近年来中国足球裁判的公信力较低,但马宁和中国的裁判“通过默默的努力和拼搏证明了自己”。
就这样,我结束了我的世界杯之旅。马宁的荒诞背后,其实有汗水的证明。但在中国无缘世界杯的背景下,个人的努力未能成为中国人在世界杯上的亮点,只留下了与范加尔“谈笑风生”和黄牌“教训”巴索戈等著名场面。
对于低谷中的中国足球,一个裁判改变不了什么。马宁的《奇妙的漂流》反映了寒冬中焦灼的足球之路。